> 深度 > > 内容页

焦点滚动:咸宁通山:再生稻插秧 机械“唱主角”

来源: 云上通山 2023-04-21 21:47:16

不负谷雨好时节,再生水稻插秧忙。4月20日,在咸宁市通山县南林桥镇湄溪村的一块水田里,农机手驾驶着插秧机穿梭,青翠的秧苗盘整齐码在插秧机上。机器行过,一株株秧苗从苗盘上次第滑落、插进田中。

▲插秧机将秧苗整齐的插入田中。


(资料图)

一大早,在湄溪村种粮大户陈卫星的育苗大棚内,工人就开始“起秧”。陈卫星介绍说,大棚育秧节省劳动力,还可以智能调节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。以往,育秧得看“天意”,温度稍微高一点,就会“烧苗”。现在,“工厂化育秧”,不用再看老天爷的脸色。

▲工人们在大棚里“起秧”。

上午8时,起好秧后,工人将“打包”好的秧苗陆续运到插秧田。此时,陈卫星早已在田埂上等候,他今年计划种植150亩早稻,田埂边2名工人组成“人工传送带”,将秧苗装入插秧机。

▲工人将秧苗运送到插秧田,做好插秧前准备工作。

“人工插秧每人每天最多可插0.75亩,而一台插秧机每天能插秧25亩左右,相当于30多人的工作量。”陈卫星说,用机器插秧比人工要精准多了,秧苗的深度、间距更加平均,秧苗整齐划一,有利于秧苗生长和提高产量。

▲村民们驾驶着插秧机播种秧苗。

伴随着“哒哒哒”的发动机声音,水田里一会儿就多了一排排翠绿的秧苗,村民们正驾驶着插秧机,在田地里来回穿梭。

▲插秧机播种秧苗。

“现在天气热,种下去以后还要及时灌水,保证秧苗不缺水。后续还要进行施肥、除草。”陈卫星介绍,8月中旬收割第一茬头季稻、11月上旬再收获第二茬。

据通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通山县绝大多数种粮基地都已基本实现打田、播种、施肥、打药、收割等环节全程机械化作业。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农业生产成本、提高了生产效率,而且更有利于推进高效优质的农业生产模式,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
图文:唐成 孟军 王姚

(一审:阮百川 二审:程思 三审:阮班新)

(责任编辑:李雪婷)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17   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